1962年大饥荒的惨状
1959年到1962年国家自然灾害的这四年,很多省份受到严重的冲击。主要表现就是粮食不够吃,有的地方吃野菜,树皮,树叶,人民生活苦不堪言。还有的个别省份有饿死的,人们嗷嗷待哺。有的地方闹蝗灾,有的地方干旱,有的地方受涝灾,国家粮食空前紧缺。
即使是东北这块广袤无垠的黑土地,也免不了闹饥荒。那个时候家家户户人口多,八九张嘴等着吃饭,只要受灾一年,粮食就不好吃了。好的年景,还有部分农民粮食不到年底就吃完了。
那个时候的孩子活动量大,放学之后家庭作业很少抑或没有家庭作业,吃完晚饭就是满大街跑,嘻戏打闹,体力消耗极大。半大孩子小米饭一顿二大碗能吃四碗,加上一年也见不到几次荤腥,大葱蘸大酱,婆婆丁,青麻菜蘸大酱,这样吃更费饭。肚子里也是没油水越能吃。每年生产队分的粮食就那么多,不够吃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据父亲说:1959年到1962年国家自然灾害的这四年,父亲姐弟一家八个孩子,十口人。哥四个,姐四个,全家十口人。可想而知,粮食不够吃,这“七郎八虎”都会饿红眼的。小米干饭都很少吃了,基本顿顿都吃稀饭,一碗饭里没有多少饭粒,就和喝米汤差不多,没办法,粮食少,只能清汤寡水的先灌满肚子,几泡尿下去,基本胃里就空空如也。
竟吃稀饭还不说,到生产队干的都是体力活,吃不饱没力气值得咬牙挺着。实在没吃的孩子们,大人们,一得闲就漫山遍野的挖野菜,野菜都被挖光了。有的人实在饿的不行,就吃柳树的嫩芽,就吃没啃书皮了。
父亲说,那几年我老叔小帮子体格健硕,能吃能喝,平时张跟头打把式的每个老实气,体力消耗大,家里实在没吃的,即使有也不能吃到十分饱。小帮子老叔就到秋收后的野地里捡豆粒子,苞米粒子,剥豆荚,抠老鼠洞。那个时候,由于干旱地里的庄稼也收拾的干净,而且收成极低。但是毕竟地里还是会落一下籽粒。捡回来的黄豆粒子,苞米粒子,叔叔就炒着吃。
有一次,豆子,苞米粒子吃多了胀肚。肚子胀的像个大皮球,疼的嗷嗷叫,拉不出屎。奶奶吓坏了,让叔叔去院子里蹦,可是还是不行,奶奶说赶紧再拉屎。叔叔又蹲在地上,怎么也拉不出来,炖的满头大汗,憋的实在不行了。奶奶急眼了就用小棍子插到叔叔的肛门里轻轻的往出抠,抠的差不多了,这才勉强拉出一些。
那个年月,农民体力活重,肚子憋,一个个清瘦清瘦的,脸很多都是菜色。不像现在的人有的吃饱撑的肥大扁胖,肥头大耳,苦于减肥不成功。
如今,苦日子渐行渐远,我们要珍惜现在来不易的幸福美好生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62年饿死人根本原因是什么
康秀峰
饿死人,在长达2500年的剥削阶级制度下是再普通不过了。地主丶官僚丶资本家统治集团下饿死人的原因是: 他们占有了大量的土地,广大的人民要么是佃农丶要么是雇农丶要么是贫下中农。那时也根本没有水利设施。因而在洪涝灾害和蝗旱灾害下严重欠收时,不仅没饭吃,而且租种了地主和官僚资本家的田地交不了地租,此时只能再去地主或官僚资本家家里借高利贷,再进行生产。在那十年九灾的年代,只要一借高利贷,高利贷就会债上滾债,那么一生就还不清了。每当灾害再次来临,那就是卖儿女卖妻了。没东西可卖时,那只有去吃树皮、野菜,或乞讨为生。彭德怀元帅在年轻时,曾在年三十这天和奶奶及弟弟去乞讨,不仅没讨到一点点残羹剩饭,还被地主老财家放狗咬了。在树皮、野菜也全被吃光的情况之下,就会饿死人。旱蝗灾这种事在北方更多。据中华史书记载,每当蝗灾丶旱灾时就会赤地千里,导致人饿死。山东半岛的人闯关东,就是东北地广人少,还有深山密林多,不易饿死人。南方则乞丐多。因为南方山水多,深山密林多。涝灾只有淹死人和作物,大水过后仍可补种别的作物以度荒。这又往往发生在黄河中下游两岸区域内。本来,只要深山野林存在,山上就有野菜、树皮、山禽走兽;河中有水、有魚虾,田里有魚、虾、蛙,就不会饿死人。因为这些均可捕获而食。河中有水,就可以种各蔬菜及豆类而食,就不会饿死人。不过,在私有化剥削阶级统治时,深山山林是私人的,你不可以乱去。所以,太穷的人家是既无田地,也无山林的。或曾经祖上有后来卖掉了。还有,那时的大河里,也被地主恶霸霸占,你也不可去捕魚捞虾。另外的出路呆向邻居及亲朋戚友家里借,只要还有邻居及亲朋戚友,就不会饿死人。
蒋介石时代及清朝饿死人,还发生于老弱病残,孤苦伶仃的人。因为在农村的各农户,家庭情况千差万别。有的只有孤老寡人,没有子女,有些只有孤儿孤女,沒有双亲,有些则为单亲,有些则人多劳动力少。这些情况即使有土地田亩,在家庭耕作的制度下也无法正常耕种收割。在耕种收割时节人一生病,也就两眼巴巴无助。有些家庭甚至于因贫病交加而再次卖地卖田卖房,借高利贷,如白毛女所述,这样就必然会发生饿死人了。
饿而死人还有是因某些人根本不劳动,好逸恶劳。
新中国建立后,饿而死人的现象被杜绝了。因为人民通过土改分了土地、房屋即平均地权。其次是建立了互助合作社,再次是农村有了共产党工作队,那时的干部会管。所以从1949年建国后到1958年间,尽管发生了数次巨大洪涝灾害或干旱,再也没有发生饿死人和逃荒要饭丶卖儿卖女丶典妻的事了。虽然还在剿国民党军土匪,也没有劳苦人上山当土匪了。同时,对上百万妓女治病并改造,安排其工作生活,有些后来成为干部。这就是人民自发组建高级互助合作社的原因。
1958年底建立的人民公社,则更进一步完善了高级互助合作社。变为集体所有制了。集体所有制的优越性则在于更能把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一起,在党的领导下走集体化道路。集体化道路更能杜绝饿死人的事发生。原因在于老弱病残丶孤苦伶仃的人丶孤老寡人丶孤儿孤女这些不能劳动的群体的人,其粮油生活物质由集体供应(和国家保证如五保户—)。孤儿孤女还会受到公社的特殊安排,如上学丶工作。并且,在毛泽东时代的农村集体所有制下,男60岁,女55岁就不要下地种田了,其粮油等生活必须物质由集体供应。由于大兴水利设施,就可做到旱涝保收。还有,每当每个地方歉收时,不但5%的公粮不要交,而且公社干部向上反映情况,国家就会下拨回供粮给该地区或生产队,以保证群众的基本生活。毛泽东时代的农村,自产自销不要交税,各生产队有公积金制度,并且,各生产队每年都会抽出些人外出去找副业(即今天的打工丶民工),以充实生产队的公积金。公积金就是分红和救急作用。
新中国建立后,对于原来没有住房的人,农民则分到了地主等多余的房屋,城镇无产阶级工人丶市民,则分到了没收资本家多余的房屋及西方资本家在华的房屋,以及旧社会政权的房子作为公房分给市民及职工居住。这种情况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住房得到很大改善。尤其工厂的职工及二三线城市里,由于各自单位可以自建房屋,故而每家每户都是二室一厅或三室一厅,人均住房面积达20多平米以上。这就是后来称的福利房。每月一块到二块多钱的房租费,三线工厂职工则连房租水电费也不要交。
农村集体所有制和城镇人口的公有制的优越性,远不止上述内容。其它的优越性此不赘述。
毛主席和刘少奇在人民公社所有制问题上的矛盾焦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958年人民公社建立,是根据(一九五八年八月二十九日) 《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而建立的。也是七届六中全会所决定了的。同时,主席已退居二线,中央和国家工作已完全交由刘少奇丶周恩来和中央书记处(书记处总书记为邓小平丶常委书记为彭真等八九门的部个人)一线团体负责。其中周恩来又分管工业,工业部长归周恩来分管,其中刘少奇抓全面并主兼分管农业,书记处总书记邓小平协助党的副主席刘少奇(1959年下半年刘少奇又接任国家主席)工作。书记处总书记邓小平除协助党的副主席刘少奇外,实际上起勾通毛主席和中央的桥梁作用。
建立人民公社的背景是: 一、人民公社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型的综合性的人民公社不仅已经出现,而且已经在若干地方普遍发展起来,有的地方发展得很快,很可能不久就会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一个发展人民公社的高潮,且有不可阻挡之势。人民公社发展的主要基础是我国农业生产全面的不断的跃进和五亿农民愈来愈高的政治觉悟。在经济上、政治上、思想上基本上战胜了资本主义道路之后,发展了空前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创造了可以基本上免除水旱灾害、使农业生产比较稳定发展的新的基础,在克服右倾保守思想,打破了农业技术措施的常规之后,出现了农业生产飞跃发展的形势,农产品产量成倍、几倍、十几倍、几十倍地增长,更加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大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和先进的农业技术措施,要求投入更多的劳动力,农村工业的发展也要求从农业生产战线上转移一部分劳动力,我国农村实现机械化、电气化的要求已愈来愈迫切;在农田基本建设和争取丰收的斗争中,打破社界、乡界、县界的大协作,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成为群众性的行动,进一步提高了五亿农民的共产主义觉悟—把农民引向了更幸福的集体生活,进一步培养和锻炼着农民群众的集体主义思想。所有这些,都说明几十户、几百户的单一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在目前形势下,建立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学兵互相结合的人民公社,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所必须采取的基本方针。
这充分说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是人民的期望,是中共中央的集体决定,形成了决议。否定人民公社,就是否定当时的党中央,污蔑人民公社,就是污蔑共产党中央。
农村建立人民公社后,主席的方针政策是:一是队为基础的集体所有制;二是 人民公社建成以后,也不必忙于改变原有的分配制度,是 “按劳取酬”,并不是“各取所需”; 三是人民公社建立时,对于自留地、零星果树、股份基金等等问题,不必急于处理,也不必来一次明文规定。一般说,自留地可能在并社中变为集体经营,零星果树暂时仍归私有。
【版权与免责声明】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发邮件至 lnkj@3173.top ,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本站内容除了3117站长服务平台( www.3117.cn )原创外,其它均为网友转载内容,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